一支連續十五年獲利的績優「定存股」

 

 

上櫃公司中,長華是前三季每股純益最高的;每股純益只有它八成的關中,知名度卻大得多。默默經營的背後,隱藏什麼獲利秘笈?

今年前三季,上櫃公司每股純益排行榜的第一名,是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長華電材,估計其全年每股純益將達十二‧四八元,獲利能力超越上櫃股王關中。

去年十月三十日甫掛牌的長華電材,成立十五年,不曾出現虧損;近五年間,稅後盈餘成長五倍;即使遇到二○○○年的科技泡沫,也不影響其獲利成長。去年,該公司配發給股東的現金股利高達四‧五元,股票股利為○‧五元。前荷銀投信國內證券部副總經理蔡萬達說,依照該公司的成長模式,加上每年超過五%的投資報酬率,「長華可說是標準的定存股。」這家小公司,是如何崛起的?

一九八九年,長華從華立半導體的電子材料部門獨立出來,成為台灣第一家、也是到目前唯一一家代理日系原廠封裝樹脂的代理通路。當時,它的原廠住友電木,在台灣市占率只有一五%,對手日東化學在台子公司的市占率卻是八○%,市場地位懸殊。但是,一九九四年底,也就是歷經七年的努力後,長華將住友的市占率一舉拉升到九○%,成為其海外市占率最高的地區,甚至讓住友因此戰勝宿敵日東化學,坐上世界第一的寶座,長華也成為幾乎沒有競爭對手的獨占代理商。

帶著戰功,長華對上游廠商住友有了強勢的議價能力,有此議價能力為後盾,也確立了它能長期獲利的關鍵。只是,它到底如何做到市場老大的呢?

起步早 成為市場先行者

歸納其成功三部曲,第一部,是長華卡對時間點,成為市場先行者。第二部,在通路商裡,長華竭力為客戶創造的附加價值功力,讓他們站穩市場占有率。第三部,則是其「看長不看短」的經營哲學,建立起顧客的信賴感,更在潛在競爭者面前,築起一道高高的圍牆,阻擋其進入市場。

以時間點來說,長華起步得很早,自一九八七年就隨著台灣慢慢崛起的封裝廠,發展到今日。長華總經理黃嘉能,從矽品總經理蔡祺文還在工程部擔任經理時,就開始跟他做生意。如今,矽品股本從十年前的十四億元,成長至一百八十四億元;日月光更從二十二億的股本成長為四百五十億元,並奪下世界第一大廠寶座。對潛在競爭者來說,現在才要和這些封測業界的巨人們打交道,必須耗盡心力,但是,黃嘉能卻是一通電話就可以見到蔡祺文等核心人士。

抓住時間點還不夠,一家股本三億六千萬元的小公司,能讓台灣前五大封裝廠都與其往來,是因為他們能夠協助客戶,解決日商分公司不能解決的問題。

對封裝業來說,一樣的材料,不同封裝廠用的是不同的設備,溫度、壓力的參數都不一樣,有時候能夠用在這一家的參數,到另外一家,灌膠的時候就會有氣洞。日系大廠雖然在台灣都有分公司,但是代理的品項種類很雜,沒有人員專精在封裝樹脂,服務只能做到把問題傳回總公司,請技術人員支援。

但在封裝樹脂這個小小的領域中,長華就是老大、專家,從黃嘉能到三十位銷售人員,都出身自下游封裝廠的製程工程師背景,個個都能夠在第一時間到客戶的工廠裡,看問題發生在哪一個環節。蔡祺文當年在工程部擔任經理時,就曾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跟黃嘉能說:「我們這邊最近缺了一個工程師,你可不可以一個禮拜來兼兩天?」

善經營 看長不看短哲學

代理商取得原廠代理,一旦抓住市場蓬勃的浪頭,很容易崛起,但是要做到獨大,甚至連續十五年獲利,不是件簡單的事,即使與客戶擁有長年以來建立的關係,稍有不慎,也很可能翻了船。長華建立起看長不看短的經營哲學,則是最大關鍵。
有一次,一家客戶想要關掉一條產品線,其採購主管之前訂購五千萬元的材料,還有一百萬元沒用完,就打電話到長華要求退貨。按照商場慣例,通路商也不是省油的燈,這家公司下次訂貨的成本,一定會比其他公司高出許多。

但是黃嘉能並未乘機占這家企業的便宜,反而站在客戶管理階層的立場想事情。他立刻撥了通電話,給該廠商總經理,向他建議撤換這名主管。他告訴對方總經理,表面上這位主管是幫公司省一筆錢,但是將來還是會被供應商從別的地方揩好幾次油,而且,他會這樣對待長華,也會這樣對待其他供應商,從公司長遠的角度來看,不是個稱職的採購主管。該名主管因此被總經理換掉。對長華來說,這次的處理,失去了一個短線可以漲價的機會,但卻贏得客戶長期的信任,和十年穩定的訂單。

前年(二○○二年),封測市場一片慘澹,連第一大廠日月光都虧了六億四千萬元。而即使原物料喊漲,長華報價並未隨市場調漲。更令人詫異的是,本身毛利僅五%到七%的長華,在去年、今年日月光、矽品都轉虧為盈的大好時機,油價都已突破五十美元大關,其銷售和油價連動的封裝樹脂,卻還是維持二○○○年的價格水準。

為什麼?黃嘉能淡淡的說:「前幾年封裝廠虧損,長華都還是賺錢,現在這些廠好不容易賺了錢,能不漲就不漲吧。」以長華一年約十噸的出貨量,其中潛在獲利可達一千五百萬元,但他們寧願放棄短線獲利,求取更長期的夥伴關係。

流動小 股價難突破百元

在這樣的哲學之下,締造出長華的穩定成長性,甚至因此吸引了蔡萬達前往任職。蔡萬達在證券界的資歷長達九年,基金操作績效曾獲得全國第二名,他認為,長華未來五年,甚至更長久的未來,營收成長性都不低於二○%,因此在今年毅然辭去原職,轉任黃嘉能的特別助理。他離開荷銀投顧時跟同事說,在投信買錯股票,大不了下個禮拜就認賠出場,但是選工作不一樣,要不是真的肯定這家公司,萬一看走眼,可能三個月後就有找新工作的風險。

對長華這樣一家通路商來說,其最大的風險來自於上游原廠斷貨。有鑑於此,去年上櫃後,長華就發行公司債募得六億元資金,轉投資上游原料廠商,包括成都住礦、住友培科、住友電木等與日商合資的工廠,各占其三○%股份。按照約定,這幾家工廠的產能完全供應長華,貨源無虞。

然而,復華投信研究部研究員戴裕鴻不諱言,雖然長華目前是IC(積體電路)封裝的供應鏈上很有地位的公司,但是在資本市場,其不到四億元的股本,流動性不大,使它的本益比始終停留在七‧五倍左右。即使每股盈餘連創新高,股價也較難突破百元關卡。

不過,去年上櫃時,長華董事會訂立公司新章程,明訂公司每年發放股票股利,不得超過當年整體配發三分之一,股本不致太快膨脹,稀釋每股盈餘,每年發放股利可達五%左右,適合不打算變現、領取其高額現金股利投資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oom16 的頭像
    room16

    狂想部落格

    room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