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1月29日卡爾•本茨試製成功世界上第一輛單缸發動機三輪汽車(該車現保存在幕尼黑的汽車博物館),同時他也為這輛三輪汽車取得了帝國專利證書,奔馳汽車公司獲得“汽車製造專利權”。
左為戈特利布•戴姆勒;右為卡爾•本茨
在此之前,本茨於1872年與奧格斯特.里特(August Ritter)合作組建了“奔馳鐵器鑄造公司和機械工場”,專門生產建築材料。由於當時建築業不景氣,本茨工場經營困難,面臨倒閉危險,萬般無奈之際,他決定製造發動機獲取高額利潤以擺脫困境。於是,他領來了生產奧托四衝程煤氣發動機的營業執照,經過一年多的設計與試制,於1879年12月31日製造出第一台單缸煤氣發動機(轉速為200轉/分,功率約為0.7千瓦)。
1886年世界上第一輛汽車
但是直到這輛0.9馬力的三輪汽車的誕生,世界才跨入了“車輪時代”。而這一日子,也被確認為汽車的生日。 同年,在德國西南部,與卡爾•本茨互不相識的戈特利布•戴姆勒,為了慶祝妻子埃瑪的43歲生日,將立式發動機安裝於馬車上,戴姆勒首輛馬車式汽車即告誕生。這和本茨的專利汽車的出世難分先後,他和本茨一起被譽為“汽車之父”。不過,歷史總是有她驚人的巧合,在戴姆勒想到把發動機裝到馬車上之前,他也是以研究發動機起家的: 1883年,戴姆勒與好友-著名的發明家威爾赫姆•邁巴赫合作,成功研製出使用汽油的發動機——氣冷型垂直單缸二衝程,以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容積為264ml,最大功率600轉時達到3.7馬力;1885年,兩人把這台內燃機安裝在以橡木為車架的單車上,而成為世界上第一輛摩托車;戴姆勒於同年的8月29日獲得專利,成為世界摩托車工業之鼻祖;而他的助手邁巴赫則是世界上第一位摩托車“騎士”。
世界上第一輛摩托車
1886年,戴姆勒把這種發動機安裝在他為妻子43歲生日而購買的馬車上,創造了第一輛戴姆勒汽車。
戴姆勒製造出的第一輛四輪汽車
人類的第一次“自駕游”
卡爾•本茨在慕尼黑交易會上成功的展示了一款裝配有大功率發動機的汽車,同年8月,卡爾•本茨的夫人大膽地駕駛著丈夫發明的汽車,從梅內海姆(Mannheim)到普福爾茨海姆(Pforzheim),成功的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驅車長途旅行的夢想。沿途旁觀者懷著不安而驚喜的心情,目睹了這一壯舉。當然,在當時開著這麼一個誰都沒見過的怪物上街是需要極大勇氣的。不過事實證明,本茨的夫人還是有備而來的:
本茨的夫人貝塔•本茨(berta•benz)是一個精力充沛、積極樂觀,思想開放的“實干家”,早在本茨創辦第一家公司時,還是本茨未婚妻的她就給予了本茨巨大的支持,當1888.年中那一天來到時,她未經丈夫允許就開著“專利車”變形款,帶著兩個兒子長途旅行,這是汽車快捷優勢的第一次真實展示。
本茨的夫人貝塔•本茨(berta•benz)
在公司後來的成長發展中,貝塔•本茨也對丈夫的汽車事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汽車才露尖尖角
戴姆勒於1890年組建了自己的股份公司(Daimler-Motoren-Gesellschaft,簡稱DMG)來擴大汽車的生產。DMG組建之後,戴姆勒任監管會代理主席,邁巴赫也進入公司管理層。根據戴姆勒將內燃機應用至其他領域的方針,邁巴赫在DMG時期內,設計了第一台直列4缸四衝程發動機。在隨後舉行的世界第一次汽車比賽——巴黎到魯昂(Rouen)的汽車賽中,由於當時競爭對手稀少,而且技術參差不齊,所以冠軍輕而易舉地被裝有戴姆勒發動機的汽車奪走了。(這個時間本茨還在研究他的“機動自行車”)。不過DMG的好年景並沒有維持多長時間,由於隨著邁巴赫在1891年離開了DMG,受戴姆勒之命在赫爾曼酒店建立新的實驗室。而戴姆勒本人也因為與DMG股東意見不合,在不久之後也離開了了DMG。所以此時失去核心人物的DMG公司,面臨著破產的窘境。
在另一個方面,本茨於1893年研製成功了性能先進的“維克托得亞”牌汽車。它採用本茨專利的3升發動機,方向盤安裝在汽車中部。儘管該車性能先進,但由於價格高達3875馬克(從1893年到現在,通貨膨脹了N倍),因而很少有人購買得起,成為公司的滯銷品。這種在技術上為奔馳帶來了極高榮譽的汽車,在經濟上並沒有給他多大的好處。隨後在1894年,本茨轉而開發生產了便宜的“自行車”(定價2000馬克)。這種“自行車”銷路很好,在一年時間內就銷出了125輛。由於是世界上第一種批量生產的機動車,因而給奔馳帶來了較高的利潤。 1895年,英國工程師弗雷德里克•理查德•西姆斯,以35萬馬克的高價購買了Phoenix發動機專利使用權,使DMG免遭破產,並恢復了戴姆勒和邁巴赫原來在DMG的位置。到這年年底,共生產了1000台引擎。汽車行業的數個第一
第一輛公共汽車:
1895年,奔馳對前期生產的“維克托得亞”牌汽車進行了改進,將車箱座位設計成面對面的18個,它因此成為了世界上第一輛公共汽車。世界第一條公共汽車線路開始運營。
第一輛貨車:
1896年,戴姆勒汽車公司製造成功世界上第一輛貨車,並在法國巴黎向公眾展出引起轟動,此舉為汽車走向專業領域開創了先例。同年,戴姆勒還為P&L公司製造了世界首台汽車用4缸發動機。
第一輛“中巴”
1897年,邁巴赫進一步完善了前置發動機的Phoenix轎車,戴姆勒的公司生產出“鳳凰”牌小客車。
第一家出租車公司
世界首家出租車服務公司在斯圖加特,該公司唯一的一家汽車供應商就是戴姆勒公司,其製造的汽車作為全世界首批出租車並投入運營。第一家汽車經銷商 大約在1897,戴姆勒的首席工程師邁巴赫遇到了埃米爾-耶里內克。這兩個人的相遇加速了汽車走向大眾化的步伐。 沒有埃米爾-耶里內克,也許到今天我們都不會聽說梅賽德斯這個名字。耶里內克當時已經是一個非常富有的商人,在維也納附近的巴登有房子,在尼斯有別墅。當他在報紙上了解到DMG製造的先進的汽車後,他到甘斯塔特做了一次旅行。在那裡,一輛戴姆勒汽車接他離開火車站。這款“Doppel Phaeton”汽車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當即決定購買一輛。但是他覺得這種6馬力的汽車功率還是不夠強大。他接著又向DMG下了更多的訂單,但特別要求威廉•邁巴赫讓汽車有更大的功率。歷經一年之後,耶里內克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客戶了,他成為了DMG的授權代理商,開始銷售DMG的汽車。 而且,對於耶里內克來說,貢獻絕對不僅僅是在成為DMG公司的經銷商。事實上,是他在關鍵時刻挽救了風雨飄搖的DMG公司。香車美女總是分不開的
1899:奔馳公司業務蒸蒸日上,並改組為奔馳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benz&cie”,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機動車生產廠商。同時,奔馳公司的標識也應運而生。
或許是由於機緣巧合,在同一時期,埃米爾•耶利內克(Emil•Jellinek)駕駛戴姆勒製造的鳳凰牌轎車在法國尼斯(Nice)汽車大賽上取得冠軍(當時他是以“梅賽德斯”的名義參加的比賽)。取得勝利後,他認為是這美麗的名字和美麗的女兒為他在比賽中帶來了好運。於是,他便給賽車起名叫“梅賽德斯(Mercedes)”。同時,他也建議戴姆勒用這個名字作為汽車的商標。戴姆勒為了感謝這個熱心的支持者。便將這個名字裝在了他的汽車上,果斷銷路很好。
“梅賽德斯”是耶利內克的小女兒的名字,在西班牙語中“梅賽德斯”有幸運的含義,不過遺憾的是,這位美女卻於四十歲死於不幸的婚姻,而以她命名的汽車卻一直繁衍到了現在。 在第二年,DMG公司的創始人——戈特利布•戴姆勒——於1900年3月6日逝世。隨著這個人的離開,汽車史上最令人遺憾的事情就再也沒有挽回的希望了: 即使戴姆勒和本茨是現今最大,最古老的汽車公司——奔馳公司的初期創始人,但是這兩個人在相距80公里的兩個小鎮上,一生都沒有見到過一面。 歷史上第一台35馬力的現代汽車
在戴姆勒逝世後,耶里內克建議戴姆勒公司製造馬力更大更易於控制的汽車。邁巴赫[的小組於4月2日開始攻關。DMG和耶里內克同意共同為這款未來的汽車開發市場。車的名字繼續沿用了“梅賽德斯”這個美麗的名字。當年的11月22日,“35馬力梅賽德斯”汽車的開發在甘斯塔特徹底結束。威廉•邁巴赫造就了我們在歷史書上看到的第一款只有35馬力的]現代汽車。
1901年的nizza車型
在第二年,也就是1901年,戴姆勒汽車公司製造的這一台35馬力的梅賽德斯跑車贏得Nice-La Turbie爬山賽冠軍。在贏得勝利後,DMG公司董事會正式決定:從那時往後,所有戴姆勒生產的汽車都將正式採用“梅賽德斯”這個名字作為汽車的商標。
1902年,戴姆勒公司將橢圓圈內“Mercedes”字樣的商標正式註冊為他汽車的商標。戴姆勒公司獲得了“梅賽德斯”法定使用權,並將“梅塞德斯”作為其新的商標。戴姆勒公司的騰飛
1903年,以公司主要投資人埃米爾•耶利內克的女兒的教名“梅賽德斯Mercedes”命名的小客車投產,其前置發動機有35匹馬力,有前車燈、擋風板、雙門5座位敞逢車造型更加接近現代轎車的特徵,還有比原來更輕、動力更大的引擎、更長的軸距、更低的重心,大大提高了戴姆勒公司的商業地位。同年,奔馳汽車公司的另一種裝有對置式、水冷發動機和傳動軸的汽車帕西法爾型汽車製造成功。
從1908年至1913年生產的三款車型
1909年,公司將表達戴姆勒在陸、海、空三個領域實現機動化宿願的三叉星徽作為公司商標正式註冊。當時在公司里工作的戴姆勒的兩個兒子記起:有一次父親在給母親寄的明信片上畫了一顆星,戴姆勒當時充滿信心的寫道:這顆星“總有一天會升起來,照亮我事業的前程”。他的話後來得到證明。
1916年,為紀念他熱情的支持者,又為了使商標具有連續性,戴姆勒又將三角星和“Mercedes”合成一個新的商標,4顆小星環繞在一顆大星的上方,下面標註著“Mercedes”字母,將公司商標重新註冊。奔馳公司的確立
1909年,奔馳公司出於產品發展的考慮,終於在眾望所歸下註冊了自己的商標。第二年,本茨又創造性的開發了第一台4氣門發動機。值得肯定的是,當時本茨的這個四氣門設計,一直被使用到今天。現在馬路上跑的所有汽車中,搭載的發動機85%以上都沿用著這個經典的4氣門設計。
上個世紀初期奔馳公司設計的汽車產品
在發了一台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動機後,本茨本人並不滿足。在1914年,奔馳公司又製造了第一台12氣缸250馬力的航空發動機。
兩個巨頭走到了一起
192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通貨膨脹和銷售蕭條時期,只有財力雄厚並具有卓越品牌的公司才能夠生存下來,但是這些公司也不得不進行合作。於是在這個歷史背景下,奔馳公司和戴姆勒汽車公司於1924年組成了辛迪加。
(註解:辛迪加(法語Syndicat),原義是”組合”、”聯合”。是壟斷組織的一種重要形式。指同一生產部門的少數大企業為了獲取高額利潤,通過簽訂共同銷售產品和採購原料的協定而建立的壟斷組織。參加辛迪加的企業在生產上、法律上保持獨立,但在商業上已失去了自主性。辛迪加主要是在採購與銷售領域。) 1926年,不滿足於合作基礎的兩大汽車巨頭——奔馳公司和戴姆勒公司——為了避免日益增大的汽車工業中的互相排擠,終於走到一起創辦了舉世聞名的“梅賽得斯-奔馳”汽車公司(Mercedes -Benz)。正是卡爾‧奔馳、埃米爾‧傑林耐克、戈特利普‧戴姆勒和威爾海姆‧邁巴赫這四個人的汗水和智慧,築就了戴姆勒-奔馳公司作為世界上最高尚汽車品牌的基礎。
1926 K型轎車
在這之後,公司堅持以生產軍用產品為方針,決心依靠德意志銀行建立全德統一的汽車工業康采恩。在希特勒第三帝國時期,公司積極向掌權的納粹黨靠攏,並最終成為它的“經濟翅膀”。在當時巨大的工業需求刺激下,梅賽得斯-奔馳公司在Unterturkheim和Mannheim的主廠房和Sindelfingen的車身廠生產轎車和發動機,Berlin-Marienfelde和Gagenau的廠房則用來生產商用汽車以及火車頭。所有生產廠的目標都是生產適合市場需求並體現高質量標準的產品,雖然在其後的近一百年里政權更迭,但是這一目標至今未變。 不得不提的是,在此後戴姆勒-奔馳公司的產品擴展到航空領域、金融服務領域和輪船機車領域,爭正實現了陸上、水上和空中的機械化。
1930年奔馳770k sport 轎車
踩著戰爭的肩膀騰飛
在二戰全面爆發的前八年,納粹政權為了鞏固自己的實力,開始盡全力刺激國家經濟發展。因此,對於奔馳公司來說,這是最好的發展機遇。不過在幾十年後,二戰的結束與德國的戰敗也讓奔馳公司因此蒙受了慘重的代價。 上個世紀30年代(1931年),奔馳生產了一款170型汽車,是現在奔馳E級車型的鼻祖,在當時也是奔馳最受歡迎的車型;隨後,奔馳推出了170型的代替車款180型,從此奔馳了E級正式走上了的發展之路。 1934年,為了納粹政府的需要,“梅賽得斯-奔馳”汽車公司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防彈汽車770K。該車是為希特勒特製的高級轎車,車身用4mm厚的鋼板製成,擋風玻璃有50mm厚,輪胎是鋼絲網狀防彈車胎,後排坐墊靠背裝有防彈鋼板,地板也被加厚到4.5 mm整車重理超過5噸,它配有一台排量為7655ml的V8發動機,可產生100kw的功率,此車共生產了17輛,大部分都毀於二戰,現在僅存3輛成為稀世珍品。
梅塞德斯-奔馳770K型,為第三帝國魁首阿道夫·希特勒所獨有。每一輛770K型車的生產都要經過希特勒的批准。這種車共生產過17輛,現僅存3輛。
1936年的柏林汽車展覽會上,梅賽得斯-奔馳公司以多款產品震驚了世界: 首先奔馳公司在柏林汽車展上推出了全世界第一輛使用柴油發動機的轎車206D,因此節省了大量的燃料。同時推出的還有一款在二戰前保持外形尺寸最大的汽車——170v(擁有4缸發動機)以及500k豪華跑車,這輛超級跑車在當時擁有驚人的160馬力引擎和3.29米的軸距!
另外,170車型的改進車型——170v——也在柏林汽車展上首次向公眾展出,它提供了一個不平凡的系列,包括兩門及四門轎車,敞篷轎車,送貨車,救護車,甚至警車。170v的閃光之處是它跨越了兩年之後爆發的整個戰爭。
1938年,奔馳公司推出了根據空氣動力學設計的“梅塞德斯——奔馳”320轎車,它比先前的車型都更易操控,而使得它能在新修建的高速公路上以更高的速度行駛。不過,這款320型轎車也就此成為了奔馳公司在戰前研發的最後一款汽車。 在1939年爆發的二戰中,德國工業遭到了幾乎毀滅性的打擊,在戰爭結束前,奔馳公司的生產陷入停滯。一直到了1947年,奔馳公司才燃起希望,延續生產了戰後第一款車:9年前的170v。
戰後的複蘇……
1949年,奔馳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戰爭中耗費的元氣,公司開始復蘇,並在漢諾威技術出口交易會上推出了戰後第一款新車170s。接著沒有過多長時間,奔馳公司又一鼓作氣推出了延續車型170d。值得肯定的是,170D是一款成功的車型,運?949年春季問世以來,其狂熱愛好者的數量一直在不斷增長。
170D車型
1951年,奔馳公司在第一屆法蘭克福國際汽車展上推出了擁有全新引擎(6缸,頂置凸輪軸)的220車型。同時還推出了當時德國最大、時速最高的量產車300。這種車很快便成為了政客和富商們的最愛。這且,這兩款車也為奔馳日後旗下最豪華車系S級,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220系列車型
同年6月15日,奔馳公司董事會作出一項重大決定:奔馳將重返賽車領域。在這項決定的影響下,富有傳奇色彩的SL級雙門跑車系列中的第一款車型——300SL——作為賽車誕生了。
300SL系列車型
奔馳的第二次騰飛
1953年8月,奔馳公司第一款三廂轎車180(公司內部稱為w-120)正式發布。作為170型的換代繼任者,180定位於中型尺寸豪華轎車(現今E級車的定位)。與170型相比,它在更加趨向於當時戰後的設計風格的前提下,還採用了當時創新的浮筒狀外形設計,所以大眾]根據其流暢的外形,稱之為“Pontoon”(譯為平底船,浮橋,浮筒,浮碼頭),而在德語中它被拼寫為“Ponton”。
1954年,奔馳公司相繼推出了N多款新車型,3月份,奔馳公司推出了全新220系列,219和220S系列車型,其中裝配6缸發動機的220a出自W 187(內部編號)底盤系列。
從那以後直到1959年的8月份,在這5年半的生產期間內,梅賽德斯-奔馳共生產了111035輛採用浮筒型車身的6缸轎車。就嚴格的設計觀點而言,浮筒型車身也是後繼車型以及此後所生產其他梅賽德斯-奔馳轎車的特點。然而,在如今的汽車術語中,“浮筒型梅賽德斯”是專指最初一代的車型。 1954年2月,SL系列的兩款概念車:300sl coupe和190sl同時亮相於紐約國際賽車展(迄今為止也是美國最重要的汽車展之一)。正如奔馳公司在此之前的意料,300SL及其小兄弟190SL自推出後就受到汽車愛好者的狂熱推崇,而工程師們亦在爭分奪秒地將概念車轉為量產車型。
190SL車型,在現代審美的眼光看,這個車型的外形設計依然堪稱優美至極
值得一提的是,奔馳公司在這款帶有傳奇色彩的跑車300SL上率先使用了汽油噴射裝置。從而成為了淘汰傳統化油器的新科技。
300sl-coupe
一份意外的厚禮
1958年,奔馳公司做出了一個在德國汽車工業內最重要的決定:併購汽車聯盟(奧迪的前身)。
早在收購之前,奔馳公司的Friedrich Karl flick(股東之一)就建議戴姆勒-奔馳公司併購汽車聯盟股份公司。那時,他擁有新汽車聯盟40%的股份,擁有戴姆勒-奔馳公司25%的股份。他的想法得到了新汽車聯盟的另一大股東,瑞士富豪ernst ghner的支持,他擁有新汽車聯盟41%的股份。在這兩個重量級人物的壓力下,戴姆勒-奔馳公司接受了此提議。考慮到國外不斷增長的競爭壓力,戴姆勒-奔馳公司也想通過增加產品品種擴大不斷萎縮的市場份額。同時,flick還向戴姆勒-奔馳公司暗示了他正在與福特公司進行協商的重要信息。 後來在Flick的不斷鼓動下,1958年4月24日,戴姆勒-奔馳公司僅以4100萬馬克的價格收購了汽車聯盟88%的股份。一年以後,新汽車聯盟剩下的股份也出售給了戴姆勒-奔馳公司。 在完全收購之後,戴姆勒公司管理委員會發言人fritz knecke在總結這次德國第二大和第五大汽車製造商的合併時說, “我們娶了一位美麗的名門閨秀”。1958年4月9日,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寫到:“從銷售和稅收方面講,這次收購了擁有年營業額約4億德國馬克及10,000名員工的汽車聯盟,使戴姆勒-奔馳公司再次成為聯邦德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 直到1965年末,汽車聯盟公司一直是斯圖加特戴姆勒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這個時期的新汽車聯盟
婆媳關係很難處
1959年8月,梅賽德斯-奔馳又對其原有的6缸發動機進行了3項非常徹底的改進,並應用於新的產品上,220b, 220Sb, 220SEb, 300SE也隨之相繼問世。
1959年的Mercedes-Benz 220SE車型
1961年,奔馳公司又做出了令世人為之刮目的創舉:推出了第一款帶有空氣懸架的汽車300SE。可以說,300車系一直以來就是奔馳公司的科技實驗田,這也早就了300車系在奔馳所有產品家族中舉足輕重的地位,考慮到後世的汽車愛好者對於早期300車系的狂熱推崇,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1961年,E系列的豪華車型:190c,200,230,190dc,200d相繼推出。此時,奔馳已經確立了在德國國內甚至整個歐洲商務高端轎車的統治性地位。
1961年Mercedes-Benz的190車型
1962年,奔馳公司董事會不得不面臨一個問題:自從併購新汽車聯盟以來,其與母公司的關係一直沒能協調順暢。到了1962年,戴姆勒-奔馳公司出現了銷售高峰,但是門下的新汽車聯盟卻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另外對於新汽車聯盟的管理不善也促使戴姆勒-奔馳做出了一個不得已的決定:放棄新汽車聯盟。此時距離奔馳公司收購新汽車聯盟,才過去了4年(一次世界杯足球賽的舉行週期)。你另立爐灶去吧
1963年,背負著新汽車聯盟債務問題的奔馳公司依然頂住壓力,推出了S系車型的第四代產品,以及SL系的230SL,230SL Pagoda和250SL車型。
1963年Mercedes-Benz-230_SL_Roadster
250 SL車型
不過,此時奔馳公司即使有再大的實力,也不願意為新汽車聯盟“簽白條”了。1964年,戴姆勒-奔馳公司終於因為其子公司(新汽車聯盟)無法與母公司愉快合作,子公司的財政問題難以解決等原因,將新汽車聯盟轉售給了大眾汽車公司。 這是一個驚人的商業交易。新聞雜誌《明鏡》第45期寫到:“戴姆勒-奔馳公司最大的股東friedrich flick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設計、反思和琢磨他職業生涯中最大的公司重組方案。”,根據筆者的估計,這個策劃出售新汽車聯盟的flick就是當初將奔馳公司和汽車聯盟聯姻的那個flick。由此印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從1964年起,新汽車聯盟的所有權分幾個階段出售給了大眾汽車股份公司。大眾汽車股份公司為此交易共花了2.97億德國馬克。卸下包袱一身輕的奔馳公司
1968年1月,奔馳公司總算在久經考驗的E級轎車基礎上,開發出了底盤編號為W114/W115的第三代產品:2508 Coupe,250C Coupe,280C Coupe,250,250E,230,280, 220,300D,200D和240D(看暈了吧,我也暈)。
Mercedes-Benz-250C
撇下讓人頭暈的E級第三代產品不說,在1969年9月,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用一款新車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公司在法蘭克福汽車展上推出了C111一代試驗車,該車採用了三轉子的汪克爾發動機,擁有驚人的280匹馬力。一年之後,奔馳公司又繼續推出了C111二代車,和一代不同的是,它採用了帶四個轉子的汪克爾發動機(很暴力,現在的Mazda概念車Furai才用了三轉子引擎。當然,相比之下效率要高很多),該車發動機可以輸出350匹馬力的強大動力,使得它具有十分突出的性能。 1970年,奔馳公司首次推出了E級轎車的Coupe車型——250C。不過在接下來的一年裡,奔馳還推出了一個重量級的車系——280S/280SE/350SE。這個系列的三款車是第一款正式的“梅賽德斯-奔馳S級(內部名稱W116,取代了W108/109系列),最初包括了三種車型:280S、280SE和350SE。
Mercedes-Benz-280_SE_3_5_Cabriolet
1973年,為了符合歐洲和美國等地政府對汽車排放做出了更加嚴格的新規定,奔馳對W114/W115車型(見文章開頭)進行了一些改進,新型的2.8升DOHC發動機代替了原來的發動機。原來的車型編號也同時變更為280和280C。柴油機和噴射技術的時代 1974年,奔馳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搭載5缸柴油發動機的汽車240D 3.0。在其之後,另外一款搭載全新2.4升柴油發動機的240D也被投入生產。
240 D
1975年,E級裝備了一款3.0升直列五缸柴油發動機,車型編號為300D。
300 D
1976年,奔馳E系的多款車型(包含柴油機)也被一連串的開發出來:280CE Coupe,300CD Coupe,300CD Turbo diesel(柴油渦輪增壓),300TD Wagon,300TD Turbodiesel,280E,240D,300D和300CD Turbo diesel(柴油渦輪增壓)。 1976年,奔馳公司發布了第四代編號為W123的E級轎車。其中最大的變化是六缸新型燃油噴射發動機的應用,這也是字母“E”(代表德文“Einspritz”,譯為噴射)首次出現在E級的型號中。
1976年的Mercedes-Benz-280 E
奔馳的“嬰兒潮”
1978年,奔馳公司在法蘭克福國際汽車展上推出了一款搭載5L排量的輕型鋁合金發動機的汽車450SLC 5.0。(鋁合金發動機第一次應用)。同年,奔馳公司又推出了兩款E級的Coupe高端車型,即280CE和300CD Coupe。
其後,奔馳公司的新車型推出計劃可謂是進入了一個“嬰兒潮”時期: 1979年,奔馳劃世紀的“G-Class”車係以全新車型的身份挺近了越野車市場。自從那時起,奔馳G級係就是越野車界內的“常青樹”,出於其出色的越野性能和穩定的表現,G係也一直受到德國軍方的青睞。在其後的發展階段內,奔馳的御用改裝廠AMG也瞄準了G系,衍生出了很多AMG版本的G系列產品(譬如G55)。
奔馳G系,向來代表了越野車中的硬漢形象(與悍馬有別)
1982年12月,奔馳發布了一款全新車型——奔馳c-190車型,它是一款定位在E級、S級、SL級之下的緊湊型轎車,在奔馳內部它被編號為W201,這就是第一代奔馳C級雛形。時隔兩年之後,奔馳正式將其190小型車系列定名為C級。
現在C級車的鼻祖
1986年奔馳決定將新一代W124中型豪華轎車命名為E-Class,它可以說是一個全新的車型,不僅外觀進行了較大的改變,而且內飾和發動機也與前幾代大不相同。其中具有代表意義的車型是:4MATIC 300D,Turbo 300D和Diesel 300CE。只為了兩個人——SLK系列車型的誕生
從1991年開始到1996年為止,奔馳公司對旗下車型做了較大的“ 系統升級”:其中S系列轎車採用了W140的底盤,大大提高了乘坐舒適性。
1992年,C系w202系列率先採用了柴油機型,這是第一代的C級柴油轎車。 1995年到1996年中,奔馳經過經過38個月的設計,推出了全新的平台W210(新E級轎車)來接替W124車型。1996年,首批駛下生產線的是E240,E320和柴油版的E300D車型。不過奔馳在經歷了這38個月辛苦的努力之後,貌似還剩下很多精力,又接著一鼓作氣推出了SLK敞篷跑車,這是世界上第一款帶硬頂的敞篷跑車。 CLK車系:1995年德國奔馳推出了新型雙頭燈的E系列,結果廣受全球消費者的歡迎,這也加強了設計師的信心。1996年他們繼續推出SLK車係來重組產品線,使全世界均看到了一個富有新動感的三角星。而1997年奔馳CLK系列則是此一新趨勢之代表作,這輛兼具跑車與房車特質的CLK雙門轎跑車完全承襲了奔馳車傳統吸引人的設計及創新的科技。
1997年,基於G系列車型價格偏高,曲高和寡的情況。梅賽德斯-奔馳推出了運動型多用途車M級(W 163系列),該車型在配置和機械解構方面並沒有G系列車型那般的“全副武裝”,但是基於低廉的價格,奔馳M級車型開闢了民用公路型SUV這一新興市場。
再續姻緣
一個人走路很孤獨,也很危險。
面臨國際化競爭的戴姆勒奔馳公司深知這一點,因此為了開拓國際市場,尋找一個合作者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在克萊斯勒最大的股東,那位隱遁的億萬富翁柯克•柯克瑞安的安排下,戴姆勒公司主席於爾根•斯倫晉和克萊斯勒公司主席羅伯特•伊頓兩人之間搭好了談判 舞台。雖然把這兩大跨國公司捏合到一起的想法在很多人看來如同天方夜談,不過柯克瑞安是一個在經濟場上混跡多年,資歷豐富的商人。通過不屑的努力, 1998年5月,梅塞德斯—奔馳的生產者德國戴姆勒—奔馳公司與美國汽車製造商克萊斯勒公司與共同宣布了一份價值高達360億美元的合併計劃。 《華爾街雜誌》將此舉稱作“有史以來絕無僅有的一起工業併購案。戴姆勒與克萊斯勒的聯姻必將對整個汽車業界帶來巨大的震撼,並將以前所未有的氣勢勾勒出國際間巨額併購的壯偉藍圖。” 戴姆勒與克萊斯勒的合併將汽車產業的兩大巨頭帶到了一起,並在那些積極尋求全球合作夥伴的競爭者之間激起了一連串的反應。不過這兩個經濟體的實力都太強大,就像兩個大像走在一條狹窄的道路上難免相互擠壓一樣,這兩個經濟體在日後的合作之中就發現了很多相互之間難以“遷就”的地方——誰都不肯放棄自己的利益。於是,戴姆勒—奔馳公司的第二次“婚姻”在蜜月之後不久,就出現了遠方的陰雲。 1998年9月的巴黎車展上,梅賽德斯-奔馳公司推出了S級的W220系列轎車,這標誌著梅賽德斯-奔馳在五年多以前開始的產品行動取得了巨大成功。
BENZ_W220
全新一代的奔馳S級轎車
事業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雖然新婚之後的快樂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而且還有很多與新夥伴的矛盾沒有解決,但作為汽車行業的先驅者。奔馳公司還是知道自己肩上任務的艱鉅性:
2000年,奔馳的第三代C級車正式發布,其內部編號為W203。 經過四年的開發及大約20億美元的巨額投資,全新的第七代奔馳E級車於2002年1月15日在布魯塞爾車展上首次亮相。(有資料說,這款E級轎車的底盤是與克萊斯勒公司一同開發的)2004年10月,奔馳公司發布了SL跑車的50週年紀念版(sl600 w230系列)。
2004,奔馳在第74屆日內瓦車展上揭露一個全新的車系:CLS級。
2005年,奔馳為旗下的S系:w211系列豪華車型通過了環保認證,這也是豪華車領域第一款通過的車型。 2005年3月,梅賽德斯-奔馳推出了同樣開闢新市場的R級大型豪華運動旅行車。
2007年,為了紀念M級車型走過的十週年,北美梅塞德斯-奔馳特別推出了Edition 10十週年特別紀念車型。同年,奔馳還推出了C級的第四代車型,內部編號為W204。